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通过的《决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蓝图。我通过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学习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全会精神蕴含的思想精髓、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四新”“三好”要求的精气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源动力,为努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新局面贡献民盟力量。
全会通过的《决定》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我省作为农业大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任务艰巨。结合学习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加快推进我省农业农村现代化,进一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构建种业创新高地,赋能农业现代化。支持中原农谷加快建设以种业为核心的农业科技创新高地,推动河南种业集团与神农种业实验室、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等科研院所贯通发展链条,加快种业科研资源和产业项目向中原农谷集聚,支持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打造种业战略科技力量,促进“谷科企”一体化发展。发挥我省现代种业发展基金作用,支持粮食、畜禽、果蔬、花木、水产等领域种业创新和成果转化,促进重点种业企业创新发展。
二、优化农业投融资机制,加大农业投入。持续拓宽“三农”投入渠道,完善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提高财政支农资金比例,优化支出结构,建立长效增长机制;扩大地方政府债券用于农业农村规模;探索将省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支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资金等注入政府投资平台,进行资本化试点运作。鼓励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帮助农业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发挥省级涉农投融资机构功能作用,推进涉农资金集中使用、市场运作、资本运营,拓宽产业基金、投贷联动、融资担保、农业保险等多种渠道,强化省市县三级联动,放大政府资金功能,撬动社会资本投入。
三、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农业转型发展。加强政策引导,支持农业服务组织发展壮大,提升全链条服务水平。发挥黄泛区农场、中原粮仓等龙头企业作用,建设一批区域性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从点到面”解决耕种管收及农资、农技、农机服务等问题。建设数智赋能农业发展的综合服务平台,发展智慧农业,建设数字乡村。加强农业技术人才培养与引进,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
四、搭建资源交易平台,激活农业农村要素资源。参考外省建设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平台的成功经验,推动我省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规范提质发展,打造国内一流的农产品现货交易平台,将我省打造成重要的国际粮食集散加工地、粮食价格发现地。探索组建省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构建集信息发布、交易撮合、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促进农业农村资源高效流动,激活农村生产要素潜能。
五、深化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农业产业链价值。围绕我省十大优势特色农业和20条优势特色产业链,支持农业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支持地方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做足做好“土特产”文章,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挥中原食品实验室等科研机构作用,促进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发功能性食品、生物制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六、打造“豫农优品”公用品牌,增强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实施“豫农优品”品牌培育计划,打造“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农业企业品牌+农产品品牌”的品牌矩阵。建立健全农产品检验检测和质量追溯机制。通过文化包装增强农产品品牌吸引力。拓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持续开展“豫农优品”天下行活动,推动产销衔接和品牌输出,打造我省绿色优质农产品“金字招牌”。
(作者系民盟省委会副主委、河南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副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