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社旗县牢牢把握民营经济“两个健康”主题,联合政法各单位共同探索建立民营企业服务机制,运用“加减乘除”四法则,护航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整合司法资源,为企业聚合力“加”动力。与政法系统机关达成民营企业商事纠纷诉调对接机制建设合作意见,推动统战部与政法机关服务企业常态长效。通过与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县司法局等部门联动,利用微信公众号“12345”政务服务热线、网上信访等线上平台,对各类诉求“一窗受理、一站解决”,畅通民营企业诉求表达、权益保障渠道,帮助企业防范法律风险,已受理企业诉求39件,办结21件,18件按期办理中。
强化风险防控,为企业明指引“减”成本。联合县法院等部门推动劳动争议纠纷前端预防和诉前化解,帮助民营企业防范劳动争议案件带来的法律风险,减轻企业“诉累”。探索“五务合规”路径,帮助民营企业开展“党务、法务、财务、税务、内务”合规建设,深入商会开展合规建设培训3场,出具合规意见建议10余条。联合政法系统开展“护企安商”专项行动,以开展强化涉企风险防控、企业周边环境治理、严打涉企违法犯罪为抓手,助力民营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建立联调机制,为企业促和谐“乘”效应。建立总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构建1+4+N调解体系,将劳动争议、涉外商事纠纷、医疗纠纷、商家与消费者争议等纳入商会调解内容,累计调解商事纠纷案件57件,惠及28家民营企业。不断扩展调解区域,联合县法院、县工商联和县司法局共建联调机制,以点带面延长服务辐射面,实现区域协同联动、信息共通、资源共享、纠纷共调,在矛盾纠纷化解广度、深度上做“乘法”出成效。
助企解难纾困,为企业维权益“除”阻力。组建民营企业法治体检中心,开展“定制化”法律体检服务,针对不同行业企业的特点,实现“零距离”纾困解难,走访重点单位企业350余家次,收集企业建议19条,帮助企业解决涉法困难52个。依托“万所联万会”机制,指导17家商会与4家律师事务所、16家基层法律服务所建立“点对点”联系,充当企业的法治服务“润滑剂”,减少维权阻力,组织法律服务团为企业开展法治宣讲200余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