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和省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司富春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加强基础研究,守正创新,同时更要把握人工智能技术革命机遇,利用AI赋能中医药传承创新。
深挖中医药“宝矿”,发展中医药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在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河南中医药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
相关数据显示,河南作为全国中药材大省,目前中药材种植面积570万亩、产量236万吨,均居全国前列。2025年,河南省中药材种植规模将达600万亩,种植和初加工产业产值预计将突破600亿元,为中医药强省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近年来河南中医药强省建设迈出了新步伐,既有丰富的中医医疗资源、中药资源、教育资源、科技资源,又有国家医学中心、中原医学科学城、河南省中医药科学院等创新平台,为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司富春表示。
不过,司富春认为,河南省在中医药创新发展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缺乏突破性技术或创新理论,在高精尖技术应用和新药研发方面亟待加强,中药材精深加工技术水平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等。
如何推动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在司富春看来,首先要深入挖掘中医药“宝矿”,发展中医药新质生产力。他进一步解释称:“中医药产业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包含双重内涵。其一是中医药本身具备新质生产力基因,中医药的经典理论和数千年经验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源泉。其二是中医药蕴含新质生产力要素。”
此外,信息技术应用虽逐步普及,但中医药产业信息化、数字化水平还有待提高。司富春表示,要创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中医药产业数字化转型。比如推广优质医疗资源在基层应用,提高中医诊疗效率和精准度。
AI赋能,为中医药传承创新注入新动力
随着AI、大数据赋能中医药行业,传统中医药行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AI技术在中医药传承和创新发展上的应用,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作为一名中医药工作者,司富春也十分关注AI技术与中医药的融合创新。他表示,当前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中医药辅助诊疗、个性化治疗方案推荐、治疗效果评估、中药成分分析、药物研发、健康管理等方面都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不仅促进了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还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推动健康产业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如在中药新药研发方面,可以通过AI技术对海量临床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构建疾病诊断模型和治疗方案优化模型,进而加速药物研发进程。”司富春举例称。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与数智技术的融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其中,《关于促进数字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用3年至5年时间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逐步融入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全链条各环节。
在司富春看来,尽管中医药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中医药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有效数据资源不足、标准化缺失等问题。
“未来,中医药研究需重点攻关中医药数据标准化、AI算法与传统理论适配性等核心问题,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高质量发展。”司富春称。
来源:大河财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