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腊月,正是传统手工粉条加工售卖的好时节。在罗山县彭新镇江榜村,薯农们抢抓晴好天气,忙着采收、分拣、装袋。阳光下,晾晒的一排排红薯粉条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出诱人的光泽,显得格外晶莹剔透。农户们在机器的隆隆声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打浆、蒸煮、刨制等工作……,包装好的成品一箱箱摆得整整齐齐,一群市内外客商和周边群众正在兴高采烈的采买粉条作年货,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忙景象。
近年来,罗山县积极发挥民营企业家、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党外人士等统战人士力量,围绕“产业兴旺”发展核心,大力推行“一村一品”产业模式。通过积极鼓励和帮扶农户抢抓市场机遇,整合多方资源,不断提升本地特色农产质量,让传统种植和加工产业焕发新的生机。
张永兵是村里致富带头人也是做粉条的老把式,自豪地介绍:“我们江榜村从早就开始种红薯,就为了做出好粉条。咱们这里的粉条,因为不用点农药,全是绿色无污染的。虽然也有人劝我们用机器,图个快,但手工做出来的粉条才有那个味儿。所以咱们的粉条特别受欢迎,一到了年底,电话响个不停,都是来咨询和预订的,不仅有老主顾,还有在北京、上海的新客户。”
罗山县山店乡、彭新镇等出产的红薯,肉质饱满、淀粉丰富、纤维细腻、口感甜润。凭借优质原材料,各大小加工(厂)坊生产出的红薯粉条口感劲道爽滑,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赞誉,市场需求量的持续攀升,也带动了村民的种植积极性,纷纷扩大种植规模。目前,四个南部乡镇红薯种植面积近万亩,这不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人均年增收超过2000元。这项传统手工技艺不仅使村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还给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延伸了种植红薯、加工生产粉条的产业链,成为农民增收新亮点。
下一步,罗山县将依托本地红薯种植优势,深耕粉条加工产业,统战部和工商联将发挥联络广泛的优势,通过与各大商超、网红电商联系对接,拓宽线上电商平台和线下传统渠道,将红薯粉条销往全国各地,擦亮本土红薯粉条品牌,推动红薯粉条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让“老手艺”成为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新产业”。同时将继续发挥本地资源,深入挖掘村庄传统优势,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努力实现产业联农带农增收共富,大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