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和全国、全省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引导师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9月初开学以来,信阳科技职业学院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组织师生深入学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相关法律法规,积极营造健康向上、和谐稳定的校园氛围。
增强政治定力,扛稳主体责任。校党委把民族宗教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统筹谋划推进。认真落实上级相关部署要求,制定印发《关于在全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月活动的通知》,组织师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读本》《国家民委关于加强文化宣传工作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意见》等,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不断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切实做好宗教理论和政策法规学习宣传,深入学习、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河南省宗教事务条例》《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和宗教事务管理法规规章,引导干部师生自觉在法律框架内处理民族宗教事务,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的能力。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学校安全稳定工作领导小组、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总结工作,部署任务,分析形势,研判风险,关口前移,抓早抓小,切实筑牢安全防线,防范化解民族宗教领域风险隐患。同时,加强与地方统战、民族宗教事务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联动机制,共同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积极营造安全、稳定、文明、和谐的育人环境。
抓住“关键少数”,发挥“头雁效应”。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深入学习讨论,凝聚思想共识,切实增强领导干部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民族宗教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把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相关法律法规融入师德师风建设、纳入新进教师培训,引导教师深刻理解、严格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成为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积极传播者、坚定维护者和模范践行者。紧密联系高校实际,聚焦民族宗教工作中的常见问题与应对方法,集中开展辅导员和学生党团支部书记、团学骨干培训,通过专题讲座、政策解读、案例分析等形式,系统解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引导师生骨干准确把握政策边界,提升识别、防范和化解相关风险的能力,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朋辈带动作用,推动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学习从“关键少数”向“绝大多数”延伸覆盖。
拓展方法途径,增强学习效果。打造线上线下立体化学习平台,利用校园网、微信公众号开设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学习专栏,定期推送政策解读文章和微视频课程,方便师生随时自主学习;把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纳入新生入学教育,组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月活动,举办“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演讲比赛,采取主题班会、主题团日、社会实践等形式,通过知识问答、互动探讨、民族宗教政策知识竞赛等方式,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吸引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度,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理解。注重人文关怀,针对师生思想困惑,校党委统战部组织专家及时介入指导,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鲜活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政策要点,帮助师生明辨是非、澄清模糊认识,不断深化对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认识,切实增强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
广大党员干部一致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政治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做好新时代高校民族宗教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不断强化使命担当,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到民族宗教工作中,以扎实做好民族工作、宗教工作的坚定行动和实际成效忠实践行“两个确立”,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创造良好氛围。大家纷纷表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探索丰富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的形式和载体,为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共同繁荣发展献计出力;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方针,聚焦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强化师生思想政治引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宗教的本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蚀,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起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曾付虎)
来源:信阳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