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工作要闻
  • 统战动态
  • 创新之窗
  • 多党合作
  • 党外知识分子
  • 民族宗教
  • 非公经济
  • 港澳台侨海外、根亲文化
  • 纪检工作
  • 河南欧美同学会
2024年5月31日 星期五
  • 郑州
  • 开封
  • 洛阳
  • 平顶山
  • 安阳
  • 鹤壁
  • 新乡
  • 焦作
  • 濮阳
  • 许昌
  • 漯河
  • 三门峡
  • 南阳
  • 商丘
  • 信阳
  • 周口
  • 驻马店
  • 济源
凝心聚力促融合 民族团结谱新篇
李继豪
作者: 发布日期:2025-08-13 浏览次数: 次

近年来,修武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方位推进互嵌式发展,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良好社会氛围,初步实现了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方面的全方位嵌入,绘就出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繁荣发展的和谐美丽画卷。

抓主题画好职责使命“同心圆”。将民族工作放在大统战格局下谋划,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议程,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将民族工作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统战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定期听取民族工作汇报,设立民族工作专项经费,印发《关于加强民族宗教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方案》,全面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健全联动机制。严格落实民族宗教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民族工作重点难点问题,形成齐抓共管工作合力;建立流入地和流出地双向合作管理机制,实现双向管理无缝对接;健全风险联动化解机制,构建31家县直部门以及乡镇、村、网格治安维稳防控体系,消除管理“死角”,维护民族领域和谐稳定。构建服务网络。坚持以“互联网+民族宗教政务服务”工作为抓手,推进基层治理与民族工作网格化管理相融合;建立联动服务网络,将网格服务覆盖到小区、楼栋和家庭;建立县、乡、村三级民族工作服务站,配备相应网格员和兼职民族工作人员,强化一站式、窗口化服务管理。

抓宣传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线上与线下、大众教育与精准教育相结合,深层次、广角度增强“五个认同”思想理念,营造各族干部群众同心同向同行浓厚氛围。现场“讲”。通过设立流动课堂、举办文艺汇演、悬挂宣传横幅、摆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开展现场咨询、进行趣味竞答等多种方式,持续开展“听党话、感党恩、同心奋进新时代”“同呼吸 共命运 心连心 手牵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为主题得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累计开展各类主题教育、集中宣传、文艺汇演活动20场次,悬挂横幅100余条,发放民族团结进步宣传资料20000余份,发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短信6000余条。滚动“播”。利用电视台、LED显示屏等载体滚动播放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标语9000余次,扩大宣传教育活动知晓范围。展示“看”。在少数民族聚居村打造民族团结文化长廊,在清真食品企业打造民族团结游园,推动党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入脑入心。纸媒“导”。在《今日修武》开辟民族团结进步宣传专栏,持续刊登领导访谈,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典型事迹、先进典型人物,营造民族团结进步浓厚氛围。掌上“学”。精心策划“云上课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线上活动,开展民族团结网络知识竞赛,结合微信、美篇、公众号等新媒体宣传载体,向群众推送民族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各民族基本知识,让各族群众在指尖感受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带来的幸福和美好。

抓阵地画好共创共享“同心圆”。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六进”为主阵地,大力培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教材”,构建全民共创共建共享生动局面。进机关。将民族政策法规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纳入干部职工教育培训、纳入党校主体班次教学课程、纳入国民教育教学内容,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多次到县委党校作民族工作专题辅导报告。进社区。构建嵌入式结构环境,成立“民族宗教服务站”,着力打造促进民族团结示范窗口,对各族群众一视同仁、不分彼此,一个标准办理政务事务。今年以来,各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现场办结率98%,群众满意率达100%。进企业。指导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民族政策培训,引导企业员工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进乡村。开展“结对子”、“一家亲”、各民族联谊趣味运动会、公益宣传、送医下乡、慰问80岁以上老人等惠民活动30余场次,把党的好声音、好故事传播到各民族群众心坎。进学校。组织全县中小学深入开展 “六个一”主题活动:召开一次民族团结主题班会、学习一个民族团结模范、讲述一个民族团结故事、学唱一首民歌、撰写一篇作文、参加一次实践活动,根植各族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理念。进宗教场所。以“台上”演讲和“台下”组建志愿服务队相结合方式,组织各宗教活动场所深入宣传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引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爱国爱教、正信正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抓融合画好民盼民愿“同心圆”。持续开展各类联谊交流、增进感情活动,主动帮助各族群众排忧解难,践行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理念,积“小安定”为“大团结”,筑牢民族团结情感基础。共同富裕得人心。为少数民族村街争取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补助资金用于街道路硬化、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整治乡村人居环境等建设,不断改善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化解矛盾纠纷稳人心。将民族事务纳入平安修武建设,建立矛盾纠纷处理协调、风险防范化解机制,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案事件,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定期召开各族共同参与的村民协商会,对卫生环境、安全巡逻、消防隐患等公共问题开展民主议事,制定“村民公约”,形成乡村自治微循环,形成各族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关心日常生活暖人心。聚焦子女上学、看病就医和法律援助等开展入户走访,帮助协调解决问题80余个,打通服务各族群众“最后一公里”。关爱困难家庭顺人心。通过“村村结对”“村企结对”模式,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互助,建立定期联谊制度,每季度举办各族群众联谊活动,开展党建交流、乡村振兴座谈会6次,联谊趣味运动会、送医、送科技下乡等惠民活动50余场次,对各族困难家庭及儿童开展结对帮扶慰问等活动20余次。

(作者系修武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版权所有 河南省委统战部 未经许可-严禁复制 访问总量:
邮箱:genzaizhongyuan@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14号 邮编:450003
Copyright www.rootinhena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6038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