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以“绿色低碳助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原“双碳”会议在郑州举行。民建省委会主委梁留科、省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史秉锐、民建中央能资环委副主任肖江、省工信厅总经济师李凯钊、郑州大学副校长刘春太出席会议并致辞。民建省委会副主委、郑州大学环境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瑞芹主持主旨报告环节。
本次会议由民建河南省委会与郑州大学联合主办,特邀能源环境领域院士和国内知名学者专家做报告,旨在助力全省空气质量达标和碳达峰“双达”,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会议聚焦“能源低碳转型”“新型能源体系与产业耦合发展”“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以及“碳排放双控”等关键议题,设置特邀主旨报告与“能源转型助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圆桌论坛和三个专题报告,并举办科技成果展。
梁留科在致辞中指出,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凝聚各方智慧力量,共同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在发展中降碳、在降碳中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2023至2024年举办的两届中原“双碳”会议上,各位院士专家为河南绿色转型积极建言,相关意见建议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批示。此次第三届会议是民建河南省委会与郑州大学携手,凝心聚力服务高质量发展、积极履行参政议政与民主监督职能的重要举措,也是讲好黄河故事、多党合作故事,建言献策画好“最大同心圆”的具体行动。他表示,民建省委会将进一步深化调研,促进建言献策与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引导广大会员及所联系群众,广泛汇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作题为“能源革命与新型能源体系”主旨报告,强调需重新认识我国能源资源禀赋,指出可再生能源是能源转型的重要基础,提出中东部能源应采取“身边取+远方来”策略;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余贻鑫作题为“新型电力体系构建与智能配电网发展”主旨报告,分析了智能电网需应对的分布式电源激增等挑战,阐述了其由电力层、通讯层、应用和服务层组成的技术架构,强调要规划分层集群体系结构及推进总配电系统运营商模式;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张远航作题为“‘十五五’空气质量改善展望与科技创新”主旨报告,指出当前PM2.5改善趋缓、臭氧污染突出等问题,提出以科技创新构建“感知—模拟—预报—防控—监管”技术链,推动多污染物协同控制。
此外,儿童投资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刘强、自然资源保护协会首席专家张洁清、天津大学教授孙冰、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孙荣峰、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节能所所长赵卫东、许继集团首席专家张崇见等专家学者参与圆桌论坛等活动,就资源型城市转型、可再生能源消纳、储能发展、零碳园区建设等议题深入探讨。
民建省委会相关专委会、部分民建市级组织会员,以及来自省发改委、工信厅、环境监测中心、行业协会、企业的代表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