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遗址入选“2021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为“文明在宛”提供了有力实证
作者: 发布日期:2022-03-21 浏览次数:

3月1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杂志社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1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北京举行,现场宣布六大考古项目入选“2021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南阳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在榜。


黄山遗址位于中心城区东北部卧龙区蒲山镇黄山村北、白河西岸,分布在一处五级台地组成的高17米小土山上及周围。


对黄山遗址的第一次发掘,是在1959年1月。当时,原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为配合焦枝铁路的建设,在黄山遗址的西南部和北部进行了试掘,发现了大量的红烧土、房子基址和墓葬等,但未清理到底,就将器物起出后进行了回填保护。


这次发现的房子基址,位于遗址西南的向阳坡上,一般距地表深仅0.4米,且只存房基地面和8至21厘米高的残墙。


郭沫若在其主编的《中国史稿》中,曾对此有过描述:“在河南南阳黄山,一千平方米范围内,有同时期的十间房屋,其中有一处屋群略呈长方形,每边通长九、十米,六间民房交错相连在一起,有的独成一室,自开门户和设置烧灶,有的两间互通而以隔墙分开,共设一个灶址。这里还有单独的长方形套间房屋,如一座房子南北长六米多,东西宽四米多,大门在西南角,房屋中部有隔墙,辟为一大一小两间,隔墙一端设置门房,两间中部都有灶坑。”


此次发掘还有不少其他的发现。比如还发现了57座墓葬,发现的文化遗存也相当丰富,石器有斧、铲、镰、凿、砺石等,玉器有铲、凿、璜等,骨器有锥、镞、针、簪、匕等,陶器有鼎、钵、碗、盆、罐、甑、杯、矬、纺轮、弹丸等。


值得一提的是,发掘出土的玉器有5件经鉴定为独山玉质地。这一发现把独山玉开采的历史提早了500多年,填补了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制玉、用玉的历史空白。而且,这5件玉器中的玉铲,还被称为“中华第一铲”。


2018年5月至2021年12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对黄山遗址进行主动性考古发掘,取得了重大考古新发现:确定了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玉石器制作特征鲜明的中心性聚落遗址,反映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南北文化交流融合发展的基本特点,为探讨豫西南地区社会复杂化和文明化进程提供了关键材料。


遗址发现的仰韶文化坊居式建筑群是国内保存最好的史前建筑之一,墙体存留高,内部设施齐全,大批遗物原位保存,再现古人制造玉石器与生活的基本场景,极为罕见。发现的屈家岭文化墓群,多数人骨保存甚佳,社会成员等级分明。


值得一提的是,该遗址发现的史前码头性质的遗迹为中原地区首次发现,与自然河、人工河道、环壕一起构成了水路交通系统,体现出古人对水资源的重视和利用能力。


据了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创始于2002年,是中国最新考古消息的交流平台,重大考古发现的展示舞台和考古新进展的学术讲台,旨在促进学术交流,推进新时期中国考古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作为“考古中国——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课题”重点项目,3月14日,黄山遗址入选“2021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此次入选“2021年中国考古新发现”,不仅充分体现了黄山遗址在中国考古学上的意义,也极大提升了南阳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为“文明在宛”提供了有力实证。

来源:南阳日报-南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