郾城八景之一 老桧烟笼在沱沟
作者: 发布日期:2019-08-22 浏览次数:


说起郾城八景,大家都知道它们是:龙塔古篆、 氵隐 水风帆、崇岗饮社、老桧烟笼、周坡晓市、邓湖莲歌、裴城烟雨、召陵雪霁。在我市的一些历史资料中,郾城八景中有七景写出了地名出处,唯独老桧烟笼无地名相配。近日,一直专注于研究家乡历史文化的召陵区邓襄镇沱沟村村民刘恒业,经过多年对当地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证实老桧烟笼在沱沟。

实地访问查史料 老桧烟笼在沱沟

召陵区邓襄镇沱沟村位于市区东南15公里,南与西平县五沟营接壤,西邻一望无际的老王坡,古老的洄浀河环村而去,北有整治一新的黑河流经,是一个宜居而美丽的古老村庄。

8月18日上午,记者与沱沟村村民刘恒业等一起,漫步于村西北角洄浀河的东岸。只见此地有一高岗,野草丛生,树木高耸。询问周边的村民,他们都骄傲地说,这里就是郾城八景“老桧烟笼”的地方。

刘恒业告诉记者,这一带的老人都记得高岗北边原来有一座桧树庙,香火很旺。后来由于战乱和村北规模浩大的普济寺一起衰败泯灭,今天唯有遗址尚存。由于桧树在此,河西岸的村庄有李姓人居住就叫桧树李,东岸有姓王的居住就叫桧树王,至今仍然没有改变。至于桧树毁于何时,村里的多位老人都摇首叹息:大概有近百年了吧?

为了证实这一说法,刘恒业说:在民国时期周世臣编修的《郾城县记》中有如下记载:“沱口(即今天的沱沟村),有东岳庙,有玄武庙,有玉皇阁,有普济寺,有东王庙,有塔九重所谓沱口塔是也,北有桧树庙,庙前桧树周围六人合抱,八景老桧即此。”

刘恒业查阅了郾城和漯河的现在有关“老桧烟笼”的记述,大致如下:“老桧烟笼”这一景在沱沟西北,洄浀河的东岸有一棵唐代桧树,高20米,树围三人合抱,浓阴盈亩,遮天蔽日,人们常到此避雨乘凉,也是村上老少爷儿们的吃饭场儿,人们都很爱惜这棵古老的桧树。每到早晨和傍晚,树冠上常有轻烟浮云缭绕,“老桧烟笼”这一景便由此而来。

既然是郾城八景,必有历代文人骚客的颂词诗句,于是刘恒业又查阅了郾城县及周边地方志的记载,果然看到明清两朝不乏诗人写诗赞颂。

明代文人谢公翼题诗赞美曰:“虬干凌霄绝世姿,千秋雨露共相宜。村中尽日惟樵牧,不及秦皇汉武时。”

明代诗人杨祥元写道:“贞干凌霄几百春,森森古树抱龙鳞。樵夫不敢操斤问,烟霭云深如有神。”

挖掘历史遗存 打造乡村名片

“我们沱沟村历史悠久,留下来很多文化遗存。”今年53岁的刘恒业平时喜欢研究地方史志文献,数年来搜集了许多有关沱沟村和附近村庄的历史资料,并整理成文。

刘恒业是邓襄镇沱沟南村的一名村医,他把工作之余的时间,几乎都用来读书、搜集资料。在他书房的书柜中,装满了收藏的各种书籍和资料,书籍大多是医学类、文史类和地理类等;而柜中的资料不仅有他手写的,还有从他处影印、摘抄的。刘恒业告诉记者,这些书籍大多他都翻阅过。除了经常阅读的医学类,诸子百家,历代诗词文学,历代历史书,历代地理名著等都是他常翻阅的书籍。

刘恒业书房的桌子上放着厚厚的几叠笔记,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读书笔记、诗文草稿。在刘恒业的电脑里,存着许多有关沱沟村历史文化的文章,文章中对沱沟村的历史起源、古迹遗址、风俗民情等都有详细的记载。

刘恒业从沱沟村的历史文化资料开始整理,沱沟村的历史在他面前也越来越清晰,这令刘恒业很兴奋。2015年,刘恒业等十几位村中热心人士对村里东岳庙庙会进行申遗,在挖掘历史文化方面提供了许多帮助,最终该村东岳庙庙会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研究历史是我的业余爱好,同时也能为村里做一些事情,让后辈了解村里的历史,这也是我的心愿,也希望更多的人关注这些宝贵的乡村文化。”刘恒业说,这也是为挖掘乡村历史,振兴乡村文化,打造乡村名片,发展乡村经济,做了些力所能及的贡献吧!

村民试图恢复美景 未能如愿留遗憾

如今,老桧烟笼这一千年美景只能成为沱沟人的记忆和传说,它的消失是沱沟文化的一大损失,同时也更是我市历史文化的一大损失。

近几年,沱沟村的文化爱好者、热心人士王立云先生,看到沱沟村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几将消失殆尽,为让后人知道这一景观,历尽周折,终于弄清了这一树种,买来了三棵高大的桧树栽种到原址。由于他在外经商,村中人员管理不善,桧树被附近村民无意中烧掉了。第二年春,王立云又买来一棵更高更大的桧树,十余人费了很大努力栽下,并加以固定,恰又逢夏秋干旱,无人浇灌,又没有成活。由此可见,历史文化的恢复,不但需要热心人,更需要有大力支持者。

老桧烟笼,是沱沟的历史文化,也是召陵古老历史文化的一个见证。沱沟村村民们表示,沱沟人会不断努力,在不久的将来让“老桧烟笼”这一美景重现于美丽的沱沟村、重现于古老的洄浀河畔。

来源:漯河晚报 记者:齐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