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桐花开——河南省兰考县稳定脱贫奔小康纪实
作者: 发布日期:2019-08-08 浏览次数:

编者按:

兰考,这个因焦裕禄精神而闻名全国的地方,“贫困”曾经是它的另一张标签。2009年到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三赴兰考,深切关怀人民的生活和兰考的发展。

焦桐树下,梦想花开。兰考人民不负总书记的嘱托,尽锐出战,合力攻坚,于2017年3月率先脱贫,用三年时间实现了“不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不丢下一个贫困群众”的庄严承诺,从“贫困样本”成为“脱贫榜样”。

河南兰考是焦裕禄精神发源地,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联系点。2009年到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三赴兰考调研指导工作,对兰考的发展做出重要指示,寄予殷切期望。兰考向总书记做出了“三年脱贫,七年小康”的承诺,举全县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2017年3月,兰考退出贫困县序列。

脱贫不是目的,小康才是目标。在全国第一批率先脱贫的兰考县,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大力弘扬焦裕禄对群众的那股亲劲、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干事业的那股拼劲,再次踏上稳定脱贫奔小康的征程。

“兰考的脱贫和振兴,可以说是中国的缩影。正是有了千千万万像焦裕禄一样的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持续奋斗,才使我们的国家实现了繁荣和昌盛。”开封市委常委、兰考县委书记蔡松涛说。

    焦桐,伟岸挺拔,已成为一种精神的火种,激励兰考人民“三年脱贫,七年奔小康”

仲夏时节的兰考县东坝头镇张庄村,瓜果飘香,绿意浓浓,街道干净整洁,家家户户窗明几净,这个因位于黄河最后一道弯出名的村庄,5年来,深挖本地特色,振兴乡村经济,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处处洋溢着新活力和新气象。

这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村庄--东坝头是黄河九曲十八弯的最后一道弯,位于东坝头乡东部的张庄村曾经风沙肆虐,是当年兰考最大的风沙口。1963年,焦裕禄带领群众除“三害(风沙、内涝、盐碱)”,工作队来到这里查风口、追风源,组织群众挖泥封沙,栽种刺槐……就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初,这里仍是贫困村。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07户754人,经过几年的大决战,目前仅剩1户6人。正是这么一个小村庄,仅2018年就接待外地客人15万人次,人均收入从2014年的3000多元达到现在的1.1万元,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典范。

2014年3月17日,是张庄村贫困户闫春光难以忘怀的日子,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他家小院。总书记牵着他80多岁的老奶奶的手问寒问暖,又鼓励他“好好干,靠技术吃饭,争取早日脱贫”的情景让他历历在目。“没有党的领导和总书记的关怀,就没有张庄和俺一家人的幸福生活……”5年时间,闫春光办起了养鸡场、香油坊、农副产品网店销售……今年“七一”前夕,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在闫春光家中,悬挂着一幅习近平总书记来家中视察的照片,照片中的陈设却记录着这个家当年的贫困。而今,当年黑乎乎的土坯房已经被粉墙黛瓦的干净院落所代替,门前原本的泥巴路也成了宽畅整洁的“幸福路”。

张庄村党支部书记申学风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来我们村调研,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这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和信心,如果我们不好好干,就没法给总书记交代。张庄最缺的就是产业,为了让大家都有活干、有钱赚,村里干部群众积极想办法、找出路。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扶下,张庄村先后引进洛阳奥吉特菌业、兰考年宝服饰、兰考坤禾农业等企业,不断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体系,带动农户就近就业增收。为了使年龄偏大的妇女有事做、有收入,村里大力发掘本地传统手工艺,成立张庄布鞋研发中心,纯手工制作张庄布鞋,吸纳112名妇女就业,工作时间自由,能带回家做,每双布鞋收入180元,实现了“看得住家,守得住娃,照顾了妈,还能挣钱养家”。

张庄村结合焦裕禄精神的学习和宣传,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提出了“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双轮驱动”的旅游发展思路。建成占地120亩的焦裕禄精神体验教育基地和四面红旗纪念馆,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在县委组织部的支持下,还办起了农村干部培训中心,全县乃至外省、县的农村干部慕名而来,年接待近万人次进行拓展训练。

了解到村里有很多空心房、空心院,村里又动了“活脑筋”,把这些房屋改造成具有乡村特色的农家院、民宿,围绕发展红色旅游产业,打造“梦里张庄”,建成集吃住一体的花园式农家乐。目前,“梦里张庄”旅游建设项目已投资200多万元,建成了1处具有张庄本地特色的农家酒店和9间豫东特色农家客房,31户农家小院建设已基本完成。据了解,围绕旅游产业务工人员有500多人,其中贫困户有70多人。

7月12日,文旅部网站公示第一批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乡村名单,张庄村榜上有名,是河南省10个上榜乡村之一,也是开封市唯一上榜乡村。

兰考的群众永远不会忘记,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评价焦裕禄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们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强大思想动力,永远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并把焦裕禄精神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

深情的话语,深刻的阐释,在中原大地澎湃激荡。兰考广大党员干部对照焦裕禄,学习焦裕禄,以焦裕禄为镜子,以焦裕禄为标杆,书写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崭新篇章。

兰考的人民不会忘记,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的铮铮誓言:“我们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围绕着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来实践,我们这个实践过程是一步一个脚印、一棒接着一棒往前走。当地干部要切实关心农村每个家庭特别是贫困家庭,通过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要多想办法让农民的钱袋子进一步鼓起来。”

兰考的人民不会忘记,总书记对基层干部的殷切关怀:“乡村干部工作在第一线,很多同志兢兢业业、默默奉献,很辛苦。对大家付出的劳动和做出的业绩,党中央是充分肯定的。上级党组织要关心大家成长、支持大家工作、保障大家待遇,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党的基层组织是我们的战斗堡垒,要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广大基层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充分发扬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兰考的人民不会忘记,总书记对兰考干部发人深省的发问:“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同敌人作斗争,一刻也离不开老百姓的保护和支持,党执政了是不是能做到一刻也离不开老百姓?我们必须改进作风,只有这样才能牢牢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获得人民真心支持。”

泡桐无言,迎风挺立,“焦桐”伟岸,“习桐”葱茏。兰考人民视桐为“根”,视桐为“魂”,共产党与人民群众根连着根、心连着心。

 美好的未来令人向往,金灿灿的土地孕育着新的希望。

出彩兰考,不忘春天里的嘱托!实干、苦干、拼命干,巧干、精干、用心干,在脱贫攻坚战中,兰考的党员干部像泡桐树一样稳稳地长在乡野,扎实地与民亲厚,他们用火热的心融化着贫困的坚冰。在千万棵泡桐树的见证下,2017年3月27日,兰考县成为第一批国家级贫困县脱贫摘帽县,这一天必将载入共和国脱贫攻坚的史册。

兰考人民用三年时间,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总体部署为指导,弘扬传承焦裕禄精神,光荣地实现了当年向习近平总书记许下的庄严承诺,实现了当年向全国人民许下的庄严承诺。

兰考人民多奇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在兰考大地、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泡桐树记录着焦裕禄精神,这种精神熔铸在兰考的发展建设中,深深烙印在当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中……

焦桐,绿荫如盖,筑起一道辽阔而壮丽的风景,变成了兰考百姓致富的“绿色银行”

岁月苍茫,大地情深。如今,在焦裕禄干部学院里,习近平总书记手植的泡桐树,栉风沐雨,树冠更加葱郁茂盛,树身更加挺拔有力,凝神望去,有着磅礴的伟岸的力量。在无垠的天空下,这棵泡桐树与这片土地上生长的千万棵泡桐树连成一片,遥相呼应,共同筑造了一道辽阔而壮丽的风景。

脱贫摘帽并不代表群众真正实现富裕,为了稳定脱贫奔小康、早日实现乡村振兴,2017年4月,兰考县举行稳定脱贫奔小康誓师大会,带领广大干群又开始了一场稳定脱贫奔小康的大决战。

“从脱贫到小康标准,百姓的期望值会更高,更需要我们理思路、找出路,带领群众撸起袖子向前冲。”葡萄架乡何庄村党支部书记何安良在这场誓师大会上表态说。

稳定脱贫,产业引领是关键!恩惠了世代兰考人的泡桐树,这一次又走到前台:乐器加工和家居制造的木业加工产业蓬勃发展,和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一道,构成了兰考脱贫攻坚的效能高地。产业引领,金融支撑,社会扶贫,保险托底,兰考是扎扎实实的真扶贫、真脱贫!

走进兰考堌阳镇徐场村,美好和着琴声一起飞扬。

琴风路、琴颂路、琴华路……每一条街道都以琴命名,道路两边雪白的墙面上绘着一幅幅精致的山水画。几乎每一处静谧院落里都“藏”着一个民族乐器加工厂,走进去,那里是热火朝天的世界。目前,徐场村共有家庭105户,其中82户从事乐器生产,带动周围村庄从业人员1000多人,带动贫困劳动力160余人,年产值达1.2亿元。整个堌阳镇从事民族乐器企业187家,规模以上企业16家,配件企业71家,村内遍布古琴作坊,泡桐已经成为兰考人民的“摇钱树”。

今年“七一”前夕,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和中共河南省委在兰考共同举办了“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河南的实践”专题宣介会,来自太平洋岛国妇女代表团、欧洲人民党青年团、欧洲民主学生会等一行,来到堌阳镇徐场民族乐器专业村,入农户,进琴坊,抚琴弦,看展览,于一弦一曲中聆听“焦桐”改写兰考人民命运的故事,在一段段讲述中感受历久弥新的焦裕禄精神。

兰考的土地,滋润着泡桐的生长,以泡桐为主的木材加工业正带来更大的奇迹和梦想。

“作为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知名红色文化名城、全国知名民族乐器产地,兰考利用展览的形式,带领大家共同体验民族乐器文化的独特魅力,这是兰考传承民族文化的一件盛事。焦裕禄书记当年不仅给兰考人民留下了焦裕禄精神这笔精神财富,同时也留下了泡桐经济这座物质富矿。”陪同采访的兰考县委常委、统战部长刘广亮介绍,“在兰考稳定脱贫奔小康的决胜时期,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焦桐乐器国资控股公司,同时还打造了民族乐器园区。”去年10月举办的为期4天的中国(上海)国际乐器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展方特地为兰考县提供了900多平米的展位,39家兰考乐器制造企业参加展会,92个展位统一打造兰考之声、国乐华章,受到国内外客商的青睐。

“长在黄河故道沙土中的泡桐,纹路清晰,声学品质和共振性能好,板材音质奇佳,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兰考县民族乐器行业协会会长汤二法说,兰考的优势是泡桐,但那时兰考既没名牌,也没名师,别人都说“兰考穷得不得了,捣鼓不出高雅乐器”,而我却认为,做不出好琴,都对不起焦书记在兰考栽下这么好的桐树。几年间,兰考外出学习制琴多达几百人,学到核心技术后回乡抱团发展,打造兰考品牌,也激发出了刻着兰考印记的工匠精神。

    脱贫了、富裕了,兰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却越来越强烈。

正如当年那棵因个头矮小被弃置一旁的泡桐树苗,经焦裕禄栽下后长成如今的合抱之木,正如速生易活的泡桐成为兰考百姓生活殷实的大功臣,在脱贫攻坚奔小康的今天,兰考又以家居制造和木业加工等产业叩开了致富大门!

兰考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周满仓负责全县的社会扶贫工作,他激动地说:“兰考的发展在广大干群精气神的变化中,在齐心协力的奋斗中。”兰考县委统战部承担着全县的社会扶贫,2016年以来,兰考县委统战部探索创新出以爱心美德公益超市为平台,以人居环境扶贫、“巧媳妇工程”、助学扶贫为支撑的“1+3”社会扶贫模式,补足社会扶贫短板,解决脱贫攻坚奔小康“最后一公里”,引导非公企业代表人士、民营企业家、在外乡贤等回乡兴办产业,大力发展木器加工业,在泡桐板材加工上做文章,按照“一村一品”的原则,大力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每个村子都根据自身特点发展不同的优势产业,打造民族乐器村、木制品加工村、观光农业村等。仅个体加工厂就有3000多家,大部分板材远销国外,为兰考县脱贫攻坚奔小康贡献力量。2018年10月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暨首场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兰考县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兰考,依靠“焦桐”,大力推进生态治理,全县规划区内适宜治理的沙化土地全部得到治理,沙区林网控制率达98%以上,宜林沙地绿化率95%以上,路、河、沟、渠绿化率98%以上,构筑了立体式、全覆盖的绿色屏障,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园林县城。

正大、华润、禾丰、晓鸣、五农好等龙头企业遍地开花,恒大、格林美、富士康等为主导打造的高科技产业园正逐步发展……今天的兰考正在焦裕禄精神的引领和指引下,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大力推进深化工程建设,以全产业链、循环经济、产业融合模式,构建特色产业生态系统,做强家具制造及木制品加工、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大主导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以业兴城、以“桐”富民、以“魂”润城,奏响一曲转型发展“奋进曲”。

焦桐,根深叶茂,让兰考干群在全面稳定脱贫奔小康的征程上“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白墙灰瓦,池塘荷花,干净人家……夏日小雨中,兰考县仪封乡代庄村仿若一幅美丽的水墨画。6月28日,前来参观访问的博茨瓦纳民主党干部考察团一行19人,马上就被这幅“画”深深吸引。考察团团长、博茨瓦纳民主党总书记姆波·巴洛皮结束对代庄村的考察,当场表示:“我想留在这个村!”

而就在5年前,代庄村还是又脏又乱的“土老帽”形象。

2014年,在郑州做生意的代玉建被村里的党员请回到村里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代庄村推行一名党员或群众代表“分包”四户邻居的“一拖四”模式,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让村民人均收入从4600元增长到2018年的1.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从0元到30万元,把软弱涣散村转变成基层党建红旗村,变成了基础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生活富裕、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美丽乡村。

代玉建只是兰考县基层干部的代表之一,如今,在兰考县广大党员干部中到处都是“焦裕禄式”的好干部。他们用奋斗践行着不忘初心,用拼搏书写着新时代篇章的生动实践。

干部不领,水牛掉井。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稳定脱贫奔小康,基础党建最关键。

“乡村是我们党执政大厦的地基,乡村干部是地基中的钢筋。”这是总书记对兰考农村基层组织寄予的殷殷嘱托、切切希冀。

在兰考县稳定脱贫攻坚战中,兰考县委、县政府认为,一个地区的贫困除了自然条件、社会因素制约外,更主要的还是干部群众内生动力不足,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用党员干部的主动换取群众的互动,形成领导领着干、干部抢着干、群众跟着干的合力攻坚格局。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韩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双杨树的道路”,这是当年焦裕禄在兰考树立的“四面红旗”。当时,这“四面红旗”叫响兰考,传遍全国。进入新时代,为带领兰考人民稳定脱贫奔小康,践行总书记的嘱托,兰考县委弘扬当年焦裕禄同志强化典型引领的做法,重树“四面红旗”,从2016年下半年起在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中持续开展以争创“脱贫攻坚”“基层党建”“产业发展”“美丽村庄”为主要内容的“四面红旗村”评选工作,每半年在四项重点工作中各评选出10个“红旗村”,隆重表彰,并给与村支书和其他“两委”干部每人每月300-500元不等的额外奖励,进一步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从2018年起,开封市委实施基层党建强力计划,把“四面红旗”的评选作为大抓基层、大抓基础工作的重要抓手,从兰考“一枝独秀”到开封市“全面开花”。

在兰考,每天都可以看到,奋斗在企业生产一线、发展桐木加工的是党员,奔走在田间地头、示范种植黄瓜、香菇等大棚作物的是党员,帮助群众寻找销路、开拓市场的也是党员。兰考450多个行政村,每个村都有一支党员工作队。

2017年以来,兰考县把稳定提升脱贫成效、防止返贫作为工作重点,传承脱贫攻坚中的好做法,在全县开展“支部连支部、加快奔小康”活动,组织454个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和454个农村(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巩固脱贫成果,加快稳定脱贫奔小康。

要求每个机关事业单位党支部推荐1名支部委员和1名优秀党员干部或入党积极分子,共1061名优秀干部组成稳定脱贫奔小康工作队,奔赴结对村驻村帮扶。对115个贫困村,扶贫工作队就地转化为稳定脱贫奔小康工作队,工作队员适当调整,实现扶贫帮扶和稳定脱贫奔小康帮扶的无缝衔接。对339个非贫困村,按照党委部门联弱村、经济部门联穷村、政法部门联乱村、业务部门联特色产业村的原则,优化资源配置,选准派强力量。

从主题党日活动入手,把党员学习教育方式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和“双向交流”,解决部分基层党组织开展组织生活内容单调、形式单一等问题。各党支部依托“红色e家”党建云平台和稳定脱贫奔小康工作微信群,每半年评选50名“优秀驻村工作队员”,年底评选50名“稳定脱贫奔小康工作标兵”,每年按照15%的比例评出优秀工作队。

“作为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总书记视察开封、兰考和尉氏时的重要指示,已经成为我们开封市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的强大动力。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学、细照、笃行焦裕禄精神,确保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开封市委副书记、统战部长秦保强说。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习近平总书记一阙《念奴娇·追思焦裕禄》荡气回肠。

“焦桐”,这棵改变兰考命运的传奇之树,更是一座精神的丰碑。半个世纪以来,丰碑之光烛照人心。脱贫攻坚中,“焦桐”吹响报晓的号角,唤醒了兰考干群的精神之光,焦裕禄那股亲劲、韧劲、拼劲又回来了,这是共产党人与民心民意的再次重逢!

一曲焦桐传万古,高山流水有知音。这清越之音,将永远回响在人民的心中。

“焦桐”树下,梦想花开!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开封市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