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县根亲博物馆
作者: 发布日期:2021-05-18 浏览次数:

“固始县根亲博物馆以姓氏寻根为主题,是河南省唯一以姓氏寻根为主题的博物馆。近年来,接待了不少国内外寻根问祖的游客。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我们还精心谋划了多项精彩活动,为广大公众提供更好的文化体验。”5月17日下午,固始县根亲博物馆馆长龚平告诉记者。

据悉,作为传承文化遗产的殿堂,固始县根亲博物馆已成为固始城市的靓丽名片,更成为对外根亲联谊的纽带和文化交流的平台。

固始县根亲博物馆

特色展馆,提供寻根问祖交流平台

5月17日下午,记者探访了位于固始县城南新区蓼城大道西侧的固始县根亲博物馆。占地4000平方的展馆大气庄重。在展馆的序厅中,记者见到悬挂有玄鸟的标识,序厅上方悬挂着印有多个姓氏的红灯笼。龚平介绍,玄鸟寓意为“燕归来”。历史上,固始曾有番国、娄国、蒋国、蓼国之称,所以固始是娄、番、蒋、廖、甄、孙、英、黄等姓氏的发源地之一。

据介绍,展馆以固始历史上四次向东南沿海移民为主线,以中原文化与闽南文化、客家文化一脉相承为主题,分固始士民徙闽条件、陈氏将军入闽、三王入闽、两宋士民入闽四部分进行展示,重点突出了开漳圣王陈元光、闽王王审知两位领军人物的生平事迹、开疆拓闽的丰功伟绩和泽被后世的深远影响。

南迁先民雕塑

固始是“唐人故里,闽台祖地”。陈氏将军入闽、三王入闽,带去近两万人口一百多个姓氏落户于闽南地区,为闽地的发展作出了非常宝贵的贡献。2014年,固始县根亲博物馆向社会征集到40余个姓氏150余本族谱进行展览。现如今,馆内已收藏了53个姓氏近600本族谱,供世人查阅。每年,不少人慕名而来寻根问祖。

2012年,固始县根亲博物馆成功申报为国家三级博物馆,并被中台办、国台办授予“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展馆自2008年开馆以来,年均接待10万人次。

向参观者讲解

300余件文物彰显厚重人文

在固始县根亲博物馆里,记者还见到展品中两小块金光闪闪的金币。“虽然它是固始县根亲博物馆里收藏的最小的文物,可是却是‘镇馆之宝’,也是国家一级文物,它就是最早流通的黄金货币‘郢爰’。”龚平微笑着向记者介绍。记者见到,两块郢爰其中一块长2.5厘米,宽约0.3厘米,重29克,另一块长5.7厘米,宽1.6厘米,重51克。“这种货币含金量一般在90%以上,流通仅限于上层社会,而且只在国际礼聘、游说诸侯、国王赠赏、大宗交易时才使用。”此外,记者还见到了新石器时期的卜骨、兽齿、陶拍、陶网坠等文物。展厅里的春秋战国时期“蟠虺纹带盖通鼎”内,还保存有近三分之二的液体,让人惊叹的同时也引人遐想。

记者了解到,固始县根亲博物馆还以出土文物为主线,集中展示了从新石器时代到近代的各类精品文物300多件,凸显了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文化形态和厚重的人文历史。

“我们通过集中展示文物发现、发掘过程,文物的历史背景,固始四次南迁移民历史,固始与闽台渊源关系,涉台历史名人及南迁先民开疆拓闽历史功绩,姓氏源流、谱牒和书画作品,民间交流互动等信息,综合运用实物模型、场景再现、三维动画、多媒体、图表数字、文字说明等表现手法,翔实诠释豫闽台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和根亲文化的独特魅力。”龚平表示。

为了迎接“国际博物馆日”,固始县根亲博物馆将开展“馆藏精品文物图片展”、“馆藏精品文物图片展”等活动,以文物为载体,讲述好历史故事,增强人们对家乡文物的感性认知,进而了解家乡的历史,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提升民族文化自豪感!

此外,固始县根亲博物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弘扬根亲文化、提升全民素养、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原文链接:

“带你去看不一样的博物馆”【五】最“深情”的博物馆--固始县根亲博物馆:近600本族谱供“唐人”寻根问祖